分类:
标题:
内容:
油麦菜,别名莜麦菜,又叫苦菜、牛俐生菜,属菊科、莴苣属植物,是以嫩梢、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苣,叶片呈长披针形,色泽淡绿、质地脆嫩,口感极为鲜嫩、清香、具有独特风味,含有大量维生素A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和大量钙、铁等营养成分,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,有“凤尾”之称。<br> <br> 形态特征<br> 油麦菜属菊科,是以嫩梢、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苣,叶片呈长披针形,它的长相有点像莴笋的“头”,叶细长平展,笋又细又短。从血缘关系看,油麦菜属于叶用莴苣的一个变种——长叶莴苣,与人们熟悉的生菜相近,所以又名牛俐生菜。它的色泽淡绿、长势强健。抗病性、适应性强、质地脆嫩,口感极为鲜嫩、清香、有“凤尾”之称。<br> <br> 生长习性<br> 油麦菜耐热、耐寒、适应性强,耐寒性强,喜湿润,抗病虫害,品质甜脆,纤维少,生长适温20-25℃。<br> <br> 地理分布<br> 油麦菜由于是生菜中尖叶的一种,品种不是很多,目前用的最多的纯香油麦菜,是国外引进的。中国对油麦菜研究起步较晚,还没有特别好的品种,目前多地有栽培。<br> <br> 营养成分<br> 油麦菜是蔬菜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面孔,又名莜麦菜,有的地方又叫苦菜、牛俐生菜,属菊科,是以嫩梢、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笋的一种。油麦菜的营养价值略高于生菜,而远远优于莴笋。例如,同莴笋相比,蛋白质含量高40%,胡萝卜素高1.4倍,钙高2倍,铁高33%,硒高1.8倍。油麦菜的吃法与生菜相同,可清炒或作汤,烹饪时间宜短不宜长。吃起来嫩脆爽口,受人欢迎。<br> <br> 油麦菜的营养成分表(每百克含量):<br> 能量<br> 15.00千卡<br> 蛋白质<br> 1.40克<br> 碳水化合物<br> 1.50克<br> 脂肪<br> 0.40克<br> 水分<br> 95.70克<br> 膳食纤维<br> 0.60克<br> 灰分<br> 0.40克<br> 胡萝卜素<br> 360.00微克<br> 视黄醇当量<br> 60.00微克<br> 维生素B2<br> 0.10毫克<br> 烟酸<br> 0.20毫克<br> 维生素C<br> 20.00毫克<br> 钾<br> 100.00毫克<br> 钠<br> 80.00毫克<br> 钙<br> 70.00毫克<br> 镁<br> 29.00毫克<br> 铁<br> 1.20毫克<br> 锰<br> 0.79毫克<br> 锌<br> 0.43毫克<br> 铜<br> 0.08微克<br> 磷<br> 31.00毫克<br> 硒<br> 1.55微克<br> <br> 食用价值<br> 低热量、高营养,营养价值略高于生菜而远远优于莴笋,有降低胆固醇、清燥润肺等功效。以生食为主,可以凉拌,也可蘸各种调料。熟食可炒食,可涮食,味道独特。蒜蓉油麦菜、豆豉鲮鱼油麦菜都是人们熟知的家常菜肴。<br> <br> 种植季节<br> 四季可播种,北方冬季宜在室内种植。<br> <br> 育苗<br> 1、常育苗移栽。发芽适温15至20℃,高于25℃或低于8℃不发芽,夏季高温时播种需要催芽。将种子撒播于浇透水的土面,覆土约0.5~1厘米,保持土壤湿润,约l周发芽。(催芽方法:将种子浸泡于水中4.5~5.5小时,稍晾干后用湿布包好,放在阴凉处催芽,约有3/4种子露白时播种。)<br> 2、苗期土壤保持湿润即可,夏季暴晒时要遮阴。真叶3~4片时定植于施足基肥的盆土中,株距约10~15厘米,浇透水,约1周后可正常管理。<br> <br> 日常管理<br> 1、病虫害少,生长快速,需肥量较大,一般每7~10天左右喷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腐熟有机肥,以促进叶片生长,采收前一周宜停止施肥。<br> 2、喜凉爽,稍耐寒而不耐热,叶片生长适温为11~18℃,温度过高则影响生长或提前开花。<br> 3、喜湿润,生长旺盛期要求给予充足水分,通常每天浇水1次,必要时早、晚浇水,以免影响叶片的品质。<br> 4、采收后,待伤口晾干可追施1次腐熟有机肥,以促进新叶萌发,一段时间后可再次采收。<br> <br> 采收<br> 定植后约一个月,或从约15片叶时即可开始采收,通常在早晨进行,将充分长大、厚实而脆嫩的绿色叶片用手掰下即可。<br> <br> 制作技巧<br> 油麦菜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大量钙、铁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A、VB1、VB2等营养成分,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,有“凤尾”之称。油麦菜具有降低胆固醇、治疗神经衰弱、清燥润肺、化痰止咳等功效,是一种低热量、高营养的蔬菜。<br> 1.油麦菜炒的时间不能过长,断生即可,否则会影响成菜的口感和鲜艳的色泽。<br> 2.海鲜酱油、生抽不能放得太多,否则成菜会失去清淡的口味。<br> 3.因可能有农药化肥的残留,生吃前一定要洗净。<br> 4.对乙烯极为敏感,储藏时应远离苹果、梨、香蕉,以免诱发赤褐斑点。<br> 5.食用方法以生食为主,可以凉拌,也可蘸各种调料。熟食可炒食,可涮食,味道独特。<br> <br> 适宜人群<br> 适宜出现多痰、痰粘稠,咳嗽、头晕、乏力、易倦、耳鸣、眼花,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,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、骨质疏松、心悸症状的人群。<br> <br> 禁忌人群<br> 胃炎,泌尿系统疾病,性质寒凉,尿频、胃寒的人应少吃。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