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过路黄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过路黄 【别名】姜花草、痰药 【来源】报春花科大过路黄Lysimachia phyllocephala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药。 【生境分布】四川。 【性味】淡,平。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,清热,化痰。主治风热喉痛,咳嗽,大便带血,坠胀,热毒疮等症。 【用法用量】0.5~1两,水煎服;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。 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过路黄 【出处】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 【别名】姜花草,痰药。 【来源】为报春花科植物聚叶珍珠菜的全草。夏季采全草,晒干备用。 【原形态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10~30厘米。全体密被白色或褐色伏贴的多细胞节状腺毛。茎斜向上,基部数节平卧,节上着生纤细的不定根,红褐色,多分枝。单叶对生,至顶端则密集;叶片纸质;阔心脏形或卵形、卵状披针形,长3~5.5厘米,全缘,有睫毛及小腺点,上面深绿色,下面肉红色。花单生于枝顶部的叶腋内,密集成头状;苞片椭圆形,呈叶状;花萼5深裂,裂片披针形;花冠黄色,下部筒状,先端5裂;雄蕊5,花丝上分下合;子房上位,卵圆形,柱头头状。蒴果球形,褐色,基部有宿存萼;种子近圆形。花期4~5月。果期6~7月。 【生境分布】生于低山丘陵的阴湿路边草丛中。分布四川、广西等地。 【性味】淡,平。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,清热,化痰。治风热喉痛,咳嗽,大便带血,坠胀,肚子硬痛,热毒疮。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大过路黄 【出处】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 【别名】姜花草、痰药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叶头过路黄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simachia phyllocephala Hand.-Mazz. 采收和储藏:夏季来收,晒干或鲜用。 【原形态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茎通常簇生,曲膝直立,高10-30cm,在阴湿生境中,茎下部常匍匐,节上生根,上部曲折上升,长可达6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