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茶叶
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茶叶 【出处】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 【别名】小白蜡、苦味散、苦丁茶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 【来源】为木犀科植物日本毛女贞的叶。全年可采。 【原形态】常绿灌木,高约2米.枝褐色或灰褐色,有多数白色皮孔,小枝密被短柔毛。叶对生,长椭圆形、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4~8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全缘,革质,上面有光泽,下面主咏突出;叶柄长3~12毫米。花序为三角状圆锥形,长5~12厘米;花小,白色,有短梗;萼钟形,先端有4浅齿;花冠4裂,裂片较冠简稍短;雄蕊2,花药长椭圆形;雌蕊1,柱头棒状。浆果状核果,长椭圆形,稍弯,热时紫黑色。 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野。 【药理作用】日本毛女贞叶的醇提取物,能提高离体蛙心的收缩幅度,静脉注射于猫,也可看到心收缩的增强(在位心脏的直接描记)。树脂样物质的醇溶液或叶的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压,对离体兔耳血管呈收缩作用。 【性味】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凉,味苦微甘。" 【功能主治】清热,解毒。治火眼,口疳,齿匿,乳痈,肿毒,汤火伤。 ①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清凉解热,利尿。" ②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清火解毒。"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熬膏。外用:煎水洗、研末调敷或熬膏涂。 【附方】①治火眼初起:苦茶叶五、六斤,熬浓汁过滤,再继续熬成膏,摊纸上,做成膏药,外贴两眼,每晚一次,贴三、四次。又治一切无名肿毒,湿疮烂疡,膏布摊外贴。又治小儿口中发热腐烂,膏调温开水,日服三次,并治腹中热痛。 ②治热牙匿:苦茶叶捣烂后,放牙缝中。 ③治乳痈已溃烂,流黄水者:苦茶叶、糯叶各一两,晒干研末,另用苦茶叶煎水洗,又用此药水调药末,外敷患处,但须留头,一日一换。 ④治汤火伤已化脓:苦茶叶焙干为末,先以苦茶叶煎水先净伤处,再上此药。(选方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苦茶叶 【出处】出自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 【别名】小白蜡、苦味散、苦丁茶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日本女贞的叶。 拉丁 |